8月,夏秋交替,天高气爽。
第一批新员工有的还没有赶到工地上。8月15日,第二批94名新员工已如约而至,开始他们走出大学校门后的第一次人生之旅。不同的地域、不同的学校、不同的梦想,带着些许迷茫、些许憧憬,他们走进了电建大家庭,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——二公司人。
“希望你们在二公司这个大舞台,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观念、行为和习惯,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,尽快完成从‘学生’到‘员工’的转变,迈好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”。8月21日上午,张仕涛总经理在与新员工见面会上语重心长地说。“青春梦想从这里启航”。在决定踏进电建门槛的那一刹那,他们就已经准备好了。流动算什么!艰苦算什么!汗水算什么!因为年轻,所以拼搏;因为有梦,所以执着;因为付出,所以快乐。让我们走进他们,了解他们与电建的情缘故事……
“三代”电建情
“阿姨,工作服我要大一号的,到时工作起来穿着舒服”,王扬对统计工作服尺寸的工作人员说。这个小常识是妈妈告诉她的,王扬毕业于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,地道的“电建世家”。爸爸、妈妈和姥爷都是二公司的职工。出生后就跟着父母到处漂流,石横、德州、青岛、聊城,二公司的工程干到哪里,她的学就上到哪里。直到小学六年级要考初中了,妈妈才决定放弃一线的工作转到后勤,把爸爸一个人留在了工地。王扬说,她之所以选择二公司,是因为她看到父母在公司工作的都很快乐,虽然不能时时相聚一起,但是她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。父母则是觉得二公司人善良、忠厚、勤恳,女儿在这里他们更放心。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,妈妈在家忙活起来,掰蒜瓣、择菜叶,张罗着弄桌好菜,给女儿送行。妈妈希望女儿最好能分配到省内的项目,这样她好方便去看女儿。而女儿却有自己的小梦想——等将来自己本事过硬了,要去竞聘海外的项目,“最好是马来西亚喽”,王扬笑着说。平时很少主动和女儿交流的父亲,听说女儿即将要奔赴项目,也破例打来电话,对女儿说了很多,嘱咐她一个人在外要和同事搞好关系,遇事多请教……
得知王扬即将奔赴项目工地,妈妈有些不舍。爸爸也打来电话反复叮嘱女儿。
“海归”电建缘
刘明毅是这批新员工培训班的班长,他有一个好听的德文名字叫“阿力克斯”,是亚历山大的缩写。这个1989年出生的帅气大男孩,个子高高的,毕业于德国埃森经济和管理高等专业学院,研究生学历。爷爷、父亲都从事与“电”有关的行业,父亲在送变电公司工作,他曾和父亲开玩笑说,“你送电,我建电,这下可跑到你前头了”。从小学到大学都担任班干部的他,比其他同龄人稍显稳重,培训期间的系列文体活动,他忙前忙后,组织的有条不紊。在德国的三年学习时间,特别是在德意志银行实习的两个月期间,他深刻感受到了德国人的严谨,“这也教会我做任何事情都要认认真真、脚踏实地”。他们学校有个“中国团队”的社团组织,曾想帮着他寻找留在德国工作的机会,但“故土情结”,让他毅然决定回国工作。选择电建这个行业,他的朋友和同学也褒贬不一,在电视台工作的好朋友对他说,“干电建流动工作,非常辛苦的,不要去了”。监理公司的同学却说,“在一线施工单位干,成长的比较快”。他有自己的“小算盘”,“一线虽然艰苦,但是接地气,只有打牢基础,才能飞得更高”。
“笃定”电建行
青岛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张友宝,看到公司在青岛理工大学网站上的招聘信息,便了赶过去。他赶到的时候,公司的宣讲、面试工作已接近尾声,他气喘吁吁地跑过去,直接对工作人员说,“你好老师,我想到咱们电建二公司工作”。当工作人员询问他为什么要加入公司时,他说,“我觉得咱们公司比较正规、靠谱,我不在乎薪水多少,主要想锻炼下自己”。这个日照五莲小伙子,家里弟兄两个,哥哥在家乡一所学校教书,父母对工作单位不了解,但他们觉得这个带“电”字头的国企应该错不了,反复叮嘱他好好工作。原本毕业前导师曾推荐他去烟台一家企业,待遇也不错,但考虑到长远发展,他没有去。报到这天,他特意穿上了刚买的崭新衬衣,皮鞋也擦的油光闪闪。“来了之后,感觉对我们是非常重视,还聘请了外边的专家老师来给我们授课,活动组织的也很好,‘鼓动人心’我还是头一次听说”。培训这几天他也经常和同学通通电话,了解他们的工作单位情况,经过对比,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。
第一次听说“鼓动人心”这个运动项目的张友宝,担负起抛球手的重任。
8月22日,培训班训练营活动全部结束。他们陆续启程奔赴12个项目部,正式的电建之旅才刚开始,面临他们的将是电建生活的磨练与考验。自1999年,第一批引进人才进厂,14年来,公司共招聘录用了29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。这中间,有人放弃了、有人犹豫着,但更多人为了梦想而坚守,在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电建梦而辛勤工作着,向他们致敬!
有梦者,恒强!